《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整体出版座谈会在南京隆重举行
陈至立国务委员出席作重要讲话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最后一批“评传”书稿于今年5月中旬由“中心”通过终审之后,南京大学出版社千方百计挖掘潜力,用短短三个月时间完成了全部剩余“评传”的编辑和印装出版任务,终于赶在8月底之前实现了200部《评传丛书》整体出版问世、向匡亚明主编100周年诞辰献礼的既定目标。
为了对《评传丛书》的学术价值及其编撰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南京大学和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于9月2日上午在南京金陵饭店隆重召开“《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整体出版座谈会”。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江苏省省长梁保华,江苏省、南京市的其他领导同志,南京大学党政领导和院系代表,以及《评传丛书》的部分在宁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共14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首先向与会来宾和新闻媒体报告:由已故著名学者、教育家,南京大学老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组织编撰、海内外近三百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历时二十年,已于近日全部编撰完成,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整体出版并向海内外隆重推出。他说,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可以以完整的面貌向全世界展示这项被誉为世纪之交“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的基本内容了。希望这套《评传丛书》的编撰和出版,将成为南京大学研究与弘扬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新的起点,这也是南京大学作为一所社会主义大学所应承载的社会责任。洪银兴还对一直以来支持、关心、帮助过《丛书》工程的各界有识之士和各级领导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座谈会上,《丛书》名誉顾问、原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省《丛书》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原省人大副主任王霞林,著名历史学家、《丛书》副主编兼终审组组长茅家琦和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冯致光作了主题发言,分别介绍《丛书》的缘起、编撰历程、工作机制,以及作者队伍、书稿审定、“中心”围绕《丛书》编撰开展传统思想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情况。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讲话中代表江苏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所有为完成这项跨世纪学术研究工程作出贡献的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说,《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整体竣工面世,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上具有影响的大事,也是江苏思想文化战线感到荣耀的盛事。《丛书》不但会以其原创性的学术成果惠泽学坛,而且将以其集大成的思想智慧传之后世。孙家正部长、龙新民署长、赵沁平副部长在发言中对《丛书》的学术价值和深远响给予充分肯定。孙家正说,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系统总结,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传统、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紧密相联。匡亚明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编撰工作的发起者和主要组织者。匡老对党的事业的执着精神,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的敏锐观察,对学术研究的严谨作风,为思想界、学术界树立了榜样。龙新民说,编辑出版《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是一项宏大的学术研究与图书出版工程,凝聚了大批有识之士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心愿,必将对繁荣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产生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分享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智慧提供了生动教材。
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座谈会结束前发表长篇讲话,表达了党和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的高度重视。她说,《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一项重大原创性、基础性工程,必将对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建设先进文化产生深远的重大影响,对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开展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教育,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将发挥积极的作用。陈至立在讲话中肯定了有关各方在编撰出版《丛书》上所做的努力,并代表国务院对《丛书》工程的全面告竣表示热烈祝贺,向为《丛书》付出辛勤劳动的组织领导者、专家学者、编辑出版工作者表示感谢和敬意。她称赞说:“大家围绕一个目标,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件天大的事”,南京大学“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动员广大专家和学者潜心研究,甘坐冷板凳,与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浮燥风气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南大优良的学术风气,值得全国高校学习。”陈至立还特别提到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在编撰《评传丛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展大型学术文化工程的一些成功经验——学术上的原创性、研究中的深刻性和系统性、工作上的团结协作、坚持不懈,以及组织上给予强有力的保证等,她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动员这么多的专家学者,而且自始至终坚持质量第一、精品至上的原则,一直没有中断,这是不容易的;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工作,没有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厚的、割舍不掉的情感,没有高度负责的精神,没有奉献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陈至立指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需要。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的自信心,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教育,让青年一代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中深厚的文化思想底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要通过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和谐世界局面的形成。
陈至立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要很好地总结、借鉴《评传丛书》编撰出版过程中的有益经验,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她强调,研究传统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把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寻找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内在联系。陈至立特别指出,高等学校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要承担起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她说,高等学校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系统研究中负有特殊的责任,要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家,造就一批国学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学术骨干。
会上,还宣读了《评传丛书》名誉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丛书》学术顾问、全国政协副主席丁光训,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吴阶平,民盟中央主席、原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等领导同志为《丛书》200部整体出版的题词。座谈会结束前,南京大学领导向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等单位颁发了赠送全套200部《评传丛书》的“赠书证”。